30载科技扶贫路
--记河北工程大学陈敬谊副教授
|
陈敬谊老师在给果农讲授果树管理知识 |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30年饱经风霜科技扶贫征途,栽得花果绿燕赵,更叫穷貌换新颜,老乡走上了小康路,终于圆了陈敬谊的科技脱贫梦。
从青年到白头的“果树迷”
“从小我就对果树栽培有着迷般的乐趣和探索研究的冲动”,作为农民的儿子,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陈敬谊老师对农民、对果树满怀深情。
1987年陈敬谊从中国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毕业至今,30年如一日,每年从正月初七就开始忙碌着下乡给果农讲课,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传授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新品种等。
在80年代,陈敬谊老师常常骑自行车每天往返6个小时,去到邯郸成安县、永年县果园教授果树管理技术。
“常常一年在家吃午饭的次数屈指可数”,爱人张鹤平说起陈老师满是疼惜。
为此,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给陈老师“特赦令”,学院每周二工作例会,不要求陈老师必须参加。
30年来,陈敬谊走遍了河北省的果树种植区,邯郸涉县核桃主产区、魏县梨区、永年葡萄区,石家庄东部梨果产区,衡水深州桃产区,饶阳县大棚温室葡萄产区,唐山乐亭县桃产区,保定东部的麻山药种植区,满城草莓、沧州金丝小枣和冬枣产区,廊坊永清县蔬菜和果树种植区,张家口蔚县、阳原的杏扁产区等,燕赵大地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每年技术讲座120余场次,培训果农和特种种植农民24000余人次。
号称“沙土窝”的邯郸成安县道东堡村,农作物产量低,收入少。1987年冬季,新任村支书宋超经熟人介绍找到陈老师,请教脱贫致富路。当时陈敬谊刚刚大学毕业,年轻气盛,正想在广阔农村天地大干一场。两人谈了整整一下午,决定从种植优质红富士苹果入手,先带领部分村民干起来。说干就干,刚过春节,陈老师就从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购进优质红富士苹果苗13000棵。开始,陈老师手把手地教果农挖定植坑、施肥、栽树、定干等。经过科学管理,苹果长势良好,20多亩果园喜获丰收。
当时我国红富士苹果栽培面积少,加之品质优良、上色好、口感佳,竟然卖出了提高一倍的价钱,亩收益达7000多元,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很快掀起了家家要求种苹果树的热潮。村里立即成立了苹果协会,办起了技术培训班,由陈敬谊老师负责教授果树科学管理技术,包括田间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整形修剪等。每年15期,关键时期半月一期。遇到果农随时有技术问题,陈老师随叫随到。
“给农民讲课最难、也最快乐”,陈敬谊深有感慨,“书上知识很深,你要把语言变浅,把技术理论变成他们喜欢的土话,而且果树的所有问题你都得懂,他们才信你,才把你当亲人”。
58岁的老农宋改河十几年跟着陈老师学种果树,如今也成了“老把式”。靠10来亩的果园,每年十几万元收入,过上了滋润的小康日子。如今像他这样承包几百亩地的果农大户已有30来户。
30年坚持下来,果树长大了,果农技术学到手了,生活奔小康了,道东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陈敬谊也由青年逐渐步入白发中年。到目前,以道东堡村苹果产区为中心,果树种植区发展到周围的化店村、西野庄村、曲村等几十个村,包括苹果、梨、桃、葡萄等树种,面积达50000余亩,年增产值3个亿左右。陈敬谊也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名人”,大人、小孩都认识陈老师。经常出现大家为了请陈老师吃饭,争的脸红脖子粗的场面。
果树问题就是我研究的课题
在河北省东部梨树集中种植区,包括晋州、辛集、赵县、藁城、深州等县市有梨树100多万亩,其中黄冠梨占60%以上。近年来,由于果农不了解该品种的特点和习性,也按鸭梨、雪花梨的方法去管理,逐渐出现树势衰弱、品质下降、果实“鸡爪”病发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
“果树问题就是我研究的课题,摸透果树的脾性最难、也最有趣,梨树有病不说话,摸查梨树的性情,其乐无穷”,陈老师笑呵呵地说。
10年来,陈老师200多次深入到梨区,整天和梨树生活在一起,从黄冠梨的品种杂交来源、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对肥水的需求特点、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病虫害发生及防治要点、整形修剪的特点和方法等深入研究、反复实验,真正摸透了黄冠梨的习性。
陈敬谊了解把握了黄冠梨果实“鸡爪”病不是有害病菌引起的病理病害,而是栽培管理技术运用不当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因此,要预防该病害的发生,还要在栽培管理上采取措施。为此,他编成果农喜欢的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顺口溜。“要想果树长得好 , 就要喝足又吃饱”,提倡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复合肥的用量。
“果子好吃又高产 , 树上树下都得管。人怕伤心 , 树怕伤根”,意思是说“根”才是本,保护好果树的根系,是管好果树的最关键因素。
赵县谢庄乡常信村贾根瑞,在陈老师技术指导下,通过增加产量和减少“鸡爪”病发生,承包200多亩黄冠梨每年增收十几万元。冀东地区黄冠梨树达100多万亩,年产值近百亿元。
果农满口称赞说,陈老师给梨树看病像医生诊脉一样准。形成了各村里喇叭一广播陈敬谊来讲课,果农朋友都笑称“财神又来我村了”,大家争先恐后去听课。
“每天电话咨询技术从早到晚响个不停,都快把手机打爆了,虽然很忙,但我很高兴、很骄傲”,陈敬谊老师满脸的幸福感。
陈老师讲课从来没有讲稿,都是活生生的事例,果农听得可上瘾了。他逐个对梨农进行黄冠梨的科学管理技术讲解和现场技术指导,深入宣传以提高果实品质、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多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微量元素肥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树下生草、水肥一体化等现代果园管理新技术。
为更广泛地传播科学管理果树新技术,通过河北省电视台节目做媒介,2010年以来作为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农博士”在行动栏目组的特聘果树专家,他每年在田间和现场讲解关键管理技术并录制节目40多期,5年来累计录制电视节目168期,同时在录制现场面对面培训果农累计达40000余人次。
挂果率就是学生的成绩单
“陈老师可严厉了,在教学上从来不留情面”,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学生说起陈老师既有敬畏,又满是依恋。
令学生们最难忘的,就是他们师生共同种植20多亩百果园的欢乐时光和成长记忆。
“百果园的挂果率就是学生的成绩单”,陈老师说起他和学生的果园王国兴趣盎然,“这里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这里教给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要让学生有真本事,有真才实学”。
河北工程大学洺关教学基地的百果园里有苹果树、梨树、桃树、核桃树、葡萄等。陈老师给每个学生分行,1 人1行。陈老师说:“学生用心不用心,全在成活率、挂果率上,果园就是考场”。每每学生提出技术疑问,他总是耐心帮教。但是遇到学生不够认真专心,陈老师绝不迁就。
30年了,百果园送走了千余名学生。这些走出果园考场的优秀学子,在各自果树技术教授或管理岗位上,个个都成了行家里手,这是陈老师最欣慰和引以为豪的。
学生武小林,老家是张家口最冷最穷的坝上阳原县,毕业回乡后想改变家乡穷貌。可是坝上山区丘陵,最冷零下40度,树干都冻裂了,寸草不生。他向陈老师求援。
“越是穷冷的恶劣环境,越需要我去攻克技术难关,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陈老师坚决支持学生。
早上5点乘坐公交车,从邯郸到石家庄再到坝上,山路陡峭崎岖,整整一天的路程。冬天天寒地冻,夏天满车臭汗味儿,陈老师却乐此不疲走了10年。
他们尝试种植薄皮核桃,结果天太冷全冻死了。看着山民失望无助的眼神,陈老师下决心攻坚克难寻找新出路。
一次次彻夜难眠,严寒刺骨,他依然坚持改良种植葡萄、苹果新技术。精心呵护、耐心守候,终于挂果了、收获了。在极端寒冷的气候下吃上了自己种植的新鲜水果,山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武小林带领群众种植的苹果、葡萄500多亩,现已有部分进入盛果期,亩增加收入4000多元。
现在,坝上水果70%外运出去,卖了好价钱,陈老师成了坝上果农的座上客。
通过自己多年实践积累,近两年,他撰写出版了8本涵盖北方主要果树树种苹果、梨、桃、葡萄等优质丰产栽培实用技术和省力化栽培技术的书籍,深受广大果农好评,成了果农的致富指南。
田间处方是药方
陈老师有个“铁朋友”白小波,是保定市绿特肥业有限公司的老板。
白小波是陈老师的学生,2003年从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毕业后想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了绿特肥业有限公司。刚开始,公司按照季节风、大众病生产果树农药,结果效果不明显,效益也不好,于是他向陈老师求经。
白小波的求问,正好化解了陈老师为果树治病买不到所需农药的困扰,两人一拍即合。
陈老师说,“你不能忽视市场盲目生产,靠一方治百病,要针对不同果树所需对症开方,果树的需要才是市场,果树需要什么,你生产什么”。
陈敬谊老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果树的实际症状开出各种有针对性的田间处方,肥业公司按照处方所需配制生产各种药方。这样的对症开方下药,效果明显,订单越来越多。陈敬谊为公司开发配制的中微量元素水溶肥等,增产效果明显,行销全国,年销售额1500多万元,纯收益达100多万元。
喜获丰收的果农称陈老师是“果树医生”。陈老师的朋友越来越多,果农朋友、药企朋友。他也越来越辛苦忙碌,可他认为这样很幸福、快乐。
农村长大、农业大学毕业、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任教30年的陈敬谊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靠农业技术帮助老乡脱贫;二是希望他教的学生有真才实学,有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陈敬谊正在一步步地实现着他的人生理想。
(河北工程大学裴清芳)